從上海的獲獎機構看,高校、企業和研究院所平分秋色,高校獲獎科技成果占本市獲獎比例為34.6%,企業占34.6%,研究院所占30.8%。
  早報記者 俞立嚴 韓曉蓉
  昨日,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。
  大會共授予國家科學技術獎323項(人)。其中,上海共有52項(人)牽頭和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,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6%,上海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國的比重已連續12年保持兩位數。
  其中, “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。
  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、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、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,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、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,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。
  上海共有52項獲獎
  上海共有52項(人)牽頭和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,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6%。
  其中,獲國家自然科學獎7項,占全國5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的13%;獲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,占全國7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的9.9%;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6項,占全國18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19%;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人,占全國四分之一。
  高等級獲獎項目有明顯的突破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,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4項。
  從獲獎機構看,高校、企業和研究院所平分秋色,高校獲獎科技成果占本市獲獎比例為34.6%,企業占34.6%,研究院所占30.8%。
  從獲獎人年齡看,上海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,年齡最小的是42歲,最大的58歲,平均52歲。
  45歲以下青年科技領軍人物有兩人: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“厭氧-微藻聯合資源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新工藝”第一完成人張亞雷教授42歲,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“軟土深基坑工程安全與環境控制新技術及應用”第一完成人王衛東教授級高工44歲。
  此外,上海共有8個涉及國防、軍事、安全的項目,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(專用項目)。
  11獎項體現新興產業
  體現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共有11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。
  其中,同濟大學教授蔣昌俊領銜完成的“城市交通智能路網的關鍵技術及應用”項目,在現有路網資源條件下,通過突破融合信息感知、併發處理決策、協同智能控制和實時信息服務等技術瓶頸,實現城市交通智能路網的可測、可管、可控、可用,最終達到路網整體控制效益的協調優化。
  該項目成果在上海進行的性能綜合測試表明:“與國內普遍引進使用的澳大利亞SCATS系統相比,路網通行能力增加5%,平均車速提高3%,道路通暢時間增加7%。”從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,項目成果的應用共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.07億元。
 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“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。
  “上海光源”建設團隊攻剋了70餘項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加速器與光束線站的關鍵技術難題,使我國同步輻射光源亮度提高四個量級、大幅提升了實驗技術能力、躋身國際著名大型多學科研究平臺之列。
  “上海光源”的建成使一批以前無法在國內開展的實驗研究得以成功進行,至今已提供來自約300家單位的近7000名用戶實驗用光超過12萬小時,推動了上海乃至全國的結構生物學等相關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。
  (原標題:張存浩程開甲獲最高科技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05anzq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